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在进化的过程当中,万事万物都在改变。但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的就是,我们对血缘亲情一直保持着最高度的亲密感。
01
理查德森太太通过米娅的父母了解到了米娅的过去,也得知了珀尔的身份,她感到十分的震惊。米娅简直是个疯子!那所谓的梦想就真的值得如此不顾一切吗?
赔上了青春,赔上了家人,又经历了这许许多多磨难,最终的结局呢?她并没有过上完美的日子,四处飘零,最主要的是,她拐走了雇主约瑟夫夫妇的孩子!她言而无信,比骗子更加可恶!
麦卡洛夫妇不就是像约瑟夫夫妇一样吗?他们同样渴望孩子,也同样都被米娅算计了。
但同时,她也对米娅产生了一种同情,的确,放弃自己的孩子,将是一项十分艰难的选择。
但,即便如此,米娅就可以唆使贝比去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这对于麦卡洛夫妇来说,太不公平。想到这里,理查德森太太对米娅的愤怒更加深了几分。
她也许不曾知道,没有人愿意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也没有人愿意做伤害别人的事。但当这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的自我本能就会爆发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维护自己。
把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送给别人?米娅做不到,贝比也做不到。这是人之天性,与对错无关。
与此同时,莱克西已经从医院做完了打胎。她在珀尔的搀扶下,回到了出租屋里。
犯了错误的少女总是想要躲避家人的目光,然而寻找一个在外的安全港湾并不容易。但莱克西是幸运的,米娅用一种温馨的宽容和豁达接纳了她。
这让莱克西始料未及,她恍然发现米娅是如此的善良。于是,她心中长久以来对米娅的误解悄然消逝,并且她忽然对贝比争夺抚养权的行为产生了理解。
这并不奇怪,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莱克西在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真正懂得了贝比的那种痛楚。
02
就在这个时候,贝比与麦卡洛夫妇有关孩子的抚养权争夺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现在,新闻媒体上播出的都是有关于贝比的不利信息,集中点都是在抨击她不适合做母亲。
不少媒体宣称,贝比的生活贫困,无法抚养孩子,更有甚者,认为贝比的人品不可靠,因此,她完全不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舆论的压力是很庞大的,风向随时变换,每一个当事人都人心惶惶,紧张不安。
正式开庭之后,双方你来我往的陈述陷入了胶着的状态,他们各自公布了许多触目惊心的证据,案情陡然变得十分的复杂。
对于麦卡伦夫妇一方来说,他们一方面想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疼爱,并针对贝比对孩子的抛弃行为进行打压。另一方面,他们竭力想说明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并和贝比的经济能力做了明显的对比。
而对于贝比一方来说,除了阐述说明抛弃孩子背后的原因和无奈,更多的站在了生身母亲的角度来争取这个孩子。
在贝比的辩护中,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孩子已经拥有一位母亲,而且是她的亲生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做母亲的不知经历多少辛劳与痛苦。把最好的献给孩子是母亲的本能,孩子也天生与母亲最为亲近。”
读到此处时,忍不住想要为贝比的辩护律师打call,这种强而有力,情理并用的说辞,真正说进了每一个母亲的心里。倘若有人能够夺走自己的骨肉,那个人又和人贩子有什么区别呢?
所有人都知道,麦卡洛夫妇和贝比都十分的热爱这个孩子,但没人想过放手。
直到最后双方的辩论归结到了一个问题上面,那就是:母亲的定义是什么?是血缘关系还是爱决定了母亲的身份?
这好像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让人犯迷糊的问题,但,假若将问题换一个方式询问:孩子究竟需要的是谁呢?想必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够拥有比较明确的答案吧。
03
庭审进入到了最紧张的阶段。
当麦卡洛太太站在法官身侧阐述说明事情时,她紧张得直发抖。
这也难怪,她已与米拉贝尔相处了十四个月,早已将这个小女儿视如己出。而今,站在法庭上,倘若言辞稍有差错,便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所谓关心则乱,大抵说的就是这样吧。
但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加之,贝比的律师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他从孩子的亚裔身份入手,步步紧追孩子的生存背景和文化需求。这让麦卡洛太太应接不暇,心中也不免错乱起来。
的确,米拉贝尔是亚裔种族,理应了解中国文化,也理应为他渲染一个有关自己民族的文化背景。
这些方面来说,麦卡洛夫妇做的并不好。
看到麦卡洛太太紧张无措的表现,贝比的律师做出了最重要的一击,他对麦卡洛太太做了这样的总结:“你和你的丈夫不会说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根据你自己的证言,你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美玲的种族身份问题。所以,可不可以这样说,美玲和你们一起生活,会与她出身的文化完全脱离呢?”
这段话不仅仅让麦卡洛太太感到崩溃,也间接锤击了理查德森先生的认知。
不得不承认,当一个人在理论上落了下风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会变得很低落,认知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理查德森先生作为麦卡洛夫妇的律师,第一次对这个案子产生了动摇。他突然同情起了米拉贝尔,这样幼小脆弱的灵魂,却要承受如此复杂沉重的负担,这又何尝不是她的悲哀呢?
但对于理查德森太太来说,她依然坚定地站在了自己的好友一方。她的理论也是相当简单的,贝比抛弃了女儿,自然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好友麦卡洛太太收养了米拉贝尔,理所当然的,她是一个好母亲。这样对比起来,前者不守规矩,后者老实本分,事实再明朗不过。
自幼受西克尔高地文化熏陶的理查德森太太早已在心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规矩论”,因而,对于这件案子她毫无保留的站在了麦卡洛太太的这一边。
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这并不是谁对谁错就能够决定的,也因此,理查德森太太的这种选边站队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其实,他们都忽略掉了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贝比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无论法院将孩子判给谁,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血缘亲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无论谁都无法改变。
日签可以保存分享哟